一、6 个月宝宝动作发育有哪些?
此时的婴儿俯卧时,能用肘支撑着将胸抬起,但腹部还是靠着床面。仰卧时喜欢把两腿伸直举高。随着头部颈肌发育的成熟,这年龄的孩子的头能稳稳当当地竖起来了,他们就不愿意家长横抱着,喜欢大人把他们竖起来抱。一旦孩子挺起胸部,你就可以帮助他“实践”坐起。
手眼口的协调能力
6个月的宝宝,只要在眼前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伸手就抓,并且还会两只小手同时抓。
但是,这时宝宝还不会用手指尖捏东西,只能用手掌和全部手指生硬地抓东西。宝宝能将一块积木传给左手,右手再拿第二块。如果妈妈逗宝宝玩,用手绢遮在宝宝的脸上,宝宝能够用手抓住并扯下来。虽然宝宝的手还不大会驱动手指,但已经能够自由地使用双手了,并且手、眼、口已经配合得比较自如了。
二、婴幼儿动作发展途径有哪些?
婴儿的运动发育如何?
1、自上而下,即首先会抬头,然后坐、站、走。
2、向前和向后,也就是先从接近躯干的运动开始,然后再向后移动到躯干。
3、由粗略到细致入微,即先学会躯体大肌,大幅度粗动作,然后逐渐学习双手的小动作。
4、整体性到分化,即由整体、泛泛、分散的手舞,逐渐向局部、精确、专业化的运动。
5、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先无意识的动作再逐渐有有意识的动作。
婴儿动作发育顺序
1、一个月。手臂、腿都倾向于弯曲,双手握住拳头。
2、两个月。手从拳位上慢慢地放松。把小玩具递给他,他无意中抓住它。为了喂他奶,他立刻开始吮吸。
3、三个月。头上抬起身子,竖起脖子,再也不会晃动。平躺肢体可以上举,在辅助下可以翻身。双手放在胸前,注意自己的手。
4、四个月。能够抬起挺胸,宝宝的脖子和头的肌肉开始强健。最为典型的姿势是头部能抬起90度,用肘部支撑上体,胸部抬起离地面,然后用眼睛搜寻近处感兴趣的东西。
5、五个月。能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可以背靠垫子坐一会儿,坐着时可以直腰。两手各拿一只玩具。
6、6个月。若扶著他,能直立,站在大人的腿上,会不停跳。手到病除,手足无措,手足无措。双手拿着玩具,可以拿稳。
7、七个月。能够独处数分钟,可以由趴姿势转变为坐姿,开始学习爬行。
8、八个月。越爬越好,旋转方向越快。
9、九个月。可支撑站立,且可立于座位上。能灵活的向前爬行。可以拿杯子喝水,可以用手拿吃的。
10、十个月。能独立站立片刻,大人手拉手也会迈得很快,可以快速爬行。就像推车,推椅子,可以推着走。坐、卧、爬、站的动作可自由变换。
11、十一个月把纽扣、花生米粒之类的小东西用手夹起来。身心健康,肢体协调发展迅速。以手抓食。喜欢把玩具从篮里倒进倒出。
12、12个月。自我立足点,能走更远的路,喜欢新的运动形式。
婴儿的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反映在不同的动作上,所以,每当宝宝做完一个动作时,家长要学会引导他们去鼓励他们做更多的动作,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锻炼他们的肢体骨骼和肌肉,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动作。
想了解更多母婴资讯,请下载国际妈咪APP
三、婴儿的动作发展有哪些特点?
我们都知道婴儿期是儿童成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婴儿期的运动发育有许多特点。那么,婴儿运动的发展特征是什么?研究表明,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的结合。大量实验表明,剥夺动物(和少数人类婴儿)的早期经验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停滞甚至萎缩,并构成永久性损伤。早期营养不良也会严重影响婴儿大脑的发育
婴儿的主要运动:掌握手的技能和独立行走。手抓技能发展的关键点:五指分化、手眼协调。在婴儿生命结束时,用手处理物体的动作发展为精细和协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照顾自己的能力。手抓运动发展的意义在于:手抓运动是婴儿主动探索和理解周围事物的表现;它为理解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间接
其次,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婴儿的身体运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主动步行可以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互动的机会。婴儿期结束时,独立行走变得熟练和自由
婴儿期的特征不仅包括头部和双手的发育,还包括翻身、坐和爬、站和各种动作的能力,对危险的理解和表达,周围人的反应,以及记忆、想象和计算的初步形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