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败血症是什么?怎么预防和治疗?
不知道您是不是看到医生的诊断才有这样的问题,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
首先,新生儿败血症是严重感染的意思,不同于白血病(血癌),所以不用过度紧张,是可以治愈的,当然,新生儿抵抗力低下,也会出现一些很危重的情况。
第二,症状上,表现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差,反应差,不吃,黄疸等等,表现并没有很好的特异性,化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异常、PCT等炎症指标异常,血培养阳性的话就可以明确诊断了。
第三,治疗就要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了,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率不高,所以很难通过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应用,或者等药敏结果势必会耽误病情,一旦有症状首先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国内一般是青霉素类联合三代头孢,后面可以根据症状实验室检查或者药敏结果调整。
第四,问题中的怎样预防,其实落脚到如何得此病的。新生儿感染从感染途径上来说分宫内、产时以及产后感染,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可以说接触外界环境都很少,在医院生产,所以产时感染的几率都不大,最常见的就是宫内感染。很多朋友都觉得自己怀孕期间很正常,那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孕期妇科炎症怎么样,饮食有没有注意,有没有避免吃冰箱内的食物,有没有感冒或者接触感冒的人群等等,尤其是孕后期的特殊情况,对宝宝影响更大。所以预防就是各方面注意,减少感染的机会。
最后,谈谈预后,多数经过有经验的医生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少数特殊的特别严重的感染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二、败血症有什么症状?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入血液,入侵血液循环系统,在血液中繁殖,从而产生毒素。败血症的患病表现一般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以及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和精神、神志改变等。因为症状与大多普通发烧相似,所以经常因为没有引起重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近日,发布在JAMA子刊上的一项瑞士研究表示,研究员们发现败血症比以前认为的要普遍得多。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750名成年人。在同一地区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超过4%的住院患者患有败血症,其中20%的败血症患者在三个月内死亡。
研究人员表示:“这使得败血症与癌症一样常见,具有类似的负面长期后果,并且与急性心梗一样致命。而在败血症幸存者中,四分之三的人还经历长期并发症,如心梗发作,肾脏问题和认知困难。”
败血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但更容易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产生威胁:
- 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包括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器官移植等的患者,以及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
- 处于特殊环境中的人群:如在医院住院、卫生条件不好的人群,由于接触到更多的细菌和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更高;
- 年老体弱者和新生儿:年老体弱者和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全发育或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病菌。
由于败血症通常是因为感染性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引发(一般常见的如肺炎、肠胃炎、胆囊炎、肾炎等),所以预防败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降低患上这些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同样非常重要。想要提高免疫力,请牢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平衡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悦。
参考资料
[1] WHO calls for global action on sepsis - cause of 1 in 5 deaths worldwide,Retrieved Sep 11, 2023 from https://www.who.int/news/item/08-09-2020-who-calls-for-global-action-on-sepsis---cause-of-1-in-5-deaths-worldwide
[2] Hospital admissions study finds sepsis is as common as cancer, as deadly as a heart attack, Retrieved Sep 11 ,2023,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8-hospital-admissions-sepsis-common-cancer.html
@药明康德 内容团队编辑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药明康德,或者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